於日治1933年(昭和8年)時期建造而成的「臺北北警察署」,經過一段時間的整修,於本月(2018年10月14日)正式揭曉,目前改成「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」。

01.JPG
▲已經重新拉皮整修後的「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」,裡面到底有那些解密的歷史呢?現在安妮的腳步一起一探究竟。

時間軸
1920年至1932年 舊臺北北警察署位於現家樂福重慶店(臺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二段171號),蔣渭水等人曾監禁於此。
1932年(昭和7年) 新臺北北警察署8月8日於現址(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87號)興工。
1933年(昭和8年) 4月15日新臺北北警察署竣工,同年4月26日舉行新廳舍落成典禮。
1945年(民國34年) 11月4日第一分局。
1949年(民國38年) 刑警總隊。
1985年(民國74年)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寧夏分局。
1990年(民國79年)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同分局。
1998年(民國87年) 3月25日指定為市定古蹟(府民三字第8701538601號) 。
2006年(民國95年) 定位做為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籌備處。
2012年(民國101年)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同分局喬遷新址(臺北市大同區錦西街200號) 。
2018年(民國107年) 10月14日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正式開館,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負責營運。

 

02.JPG
▲進入室內,半開放式的空間,共開放1樓及2樓給民眾參觀,早期(警局)還有3樓,但該建築物已經久無修復,所以3樓已經部分拆除。

03.JPG
▲入大門後,各位有沒有覺得很奇怪,為何地面上有半透明的玻璃呢?現今的建築法規,公共空間需設立無障礙空間,為了讓更多民眾參觀,將原本的地面架高,但為了呈現早期的地板,特意將地面設計成此,讓更多民眾看到過去的地板。

04.JPG
▲來的巧不如來的好,解說員的志工正在解說中 。

05.JPG
▲來自於1910年代後,到日本留學的台灣學生們,將該此項改革運動觀念。1918年由留學生林呈祿、蔡式穀及吳三連組織「啟發會」之後更名為「新民會」。原來當時是受到日本影響,才有這段歷史的開啟,更多詳情建議一定要到現場做深入了解。

06.jpg
▲新舊文化交匯地:共有17位穿著不同服飾的大頭照,可以將它翻開,就可以知道他真實的職業,這17位人物到底做了甚麼事,這些答案都在本館內可以找到答案。

補充說明
為了讓更多民眾,了解每一段的歷史(故事)所以用這樣的互動方式讓你從中找尋各式的答案。

07.JPG
▲疑?這邊怎麼聚集的一堆人呢?原來結合科技「AR歷史文化地圖」。

08.jpg
▲可讓民眾自由操作潛望箱,可觀看11組當時文化運動歷史地點。將你視窗移動到你想觀看的地點,之後看身後視窗,就可以更加了解。(不僅讓操作者可觀看外,連身邊的人也可以一起了解)

09.jpg
▲那些年那些事:記錄每一年所發生的重要事件,並記載當時發生的重大事件,除此,有些還有搭配當時的照片(右圖)。1938年1月15日擺脫傳統的旗袍,正式開始穿洋服,並提倡女性有薪資等活動。

11.jpg
左圖:1920-190社會運動系統圖。
  
右圖:台灣文化協會組織發展分布圖。其實裡面蘊藏很多歷史(故事)建議可以跟解說員互動,去了解更多的事物。

12.JPG
▲向左轉向右轉:此區紀載1927年-1931年文化協會的分裂及選擇,現場展示的兩個櫥窗內,有複製品也有當時遺留下來的真品。至於有那些呢?我們往下看

13.JPG
▲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傳單:1923年於早稻田警察署取得設立許可後,向社會發布的傳單。

14.JPG
▲文化協會入會宣言書:1921年成立後,短期間吸引超過千位會員加入,此為當時的入會宣言書。

15.JPG
後面:臺灣民眾抗議文:內撰寫的文字為日文及漢字,主要是向警務局長針對鴉片特許政策提出的抗議文。
  前面:臺灣工友總聯盟創立宣言:1928年2月19日創立時所提供的宣言。

16.JPG
▲20世紀初期underwood打字機:於1920年代普及於全世界的underwood打字機,被譽為歷史上最成功的打字機,是知識流通不可或缺的工具。

17.JPG
左:臺灣民眾入黨書:1927年臺灣民眾黨成立後,欲入黨者使用之申請書。
  右:永井流太郎(植民原論):曾在早稻田大學擔任教職的政治家永井流太郎,其所著之(植民原論),是新民會購入的參考書籍之一。

18.JPG
左:早稻田大學同學會名單:早稻田大學,是眾多參與臺灣社會運動的母校,該校附近設有幾個議會設置請願的重要地點。
  右:矢內原忠雄著:帝國主義的臺灣 岩波書店刊行。

19.JPG
▲1920年代電話:磁石式電話機在19世紀末到20初期成為電話主流機型。電話於20世紀逐漸普及後,成為溝通有無的重要工具。

20.JPG
▲1920年至1930年農工悲歌與罷工事件:當時農民受到剝削,工人待遇也同樣不好(當時臺灣工業雖發達,但工人在工作權益上並未獲得保障)。1928年蔣渭水的出現主導臺灣工友總聯盟,發動了多起罷工事件,也逼迫到當時的總督政府,多詳請快到現場深入了解。

21.JPG
▲互動區:館方彙整照片及文字,崁入互動專區,讓參觀的民眾透過該互動更加深入了解,也可以將寶貴的照片記錄下來。

22.JPG
▲臺灣新生民報:『臺灣民報』在1930年決議改名『臺灣新民報』,並在1932年獲准發行日刊,由原本的雜誌型態轉為報紙型態,繼續為臺灣人的言論空間努力。

23.JPG
▲當時的文化運動相關書報,都是被監督再不自由的年代中,1927年總督府雖然同意『臺灣民報』發刊,但也限制內容的言論,此區也展示五本書刊物書籍。

24.jpg
左圖:中央公論:前身為創刊於1889年的『反省會』雜誌,1899年改名為『中央公論』,是不論在戰前或戰後是日本重要的綜合性雜誌。
 右圖:改造雜誌:1919年的『改造』雜誌,為1920到1930年代日本最重要社會主義雜誌之一。

25.jpg
左圖:黎明演講集:治安警察法立法通過後,於臺灣留學生友好的東大教授吉野作造主導自由派團體黎明會,在1920年代前後發起撤廢治安警察法第十七條的演講會。
  右圖:臺灣民報:1923年創刊,是以島內民眾為目標的雜誌,希望透過閱讀來帶動文化知識的提升,報刊雜誌的出版提供了知識的傳遞,也提供了論述的空間。

26.JPG
▲山川均全集:使用日語紀載著日本社會黨與日本共產黨要角的山川均,對殖民地臺灣的情況曾撰文表示同情。

27.jpg
 ▲熠熠星光照臺灣:新劇的誕生,擺脫傳統戲劇的內容演出,另外(右圖)展示的13本書籍,是精選出代表當時最重要的刊物(雜誌),館方透過很多方式尋原書,但有些已破損,現場展示的只有書封,有興趣的朋友,可以跟現場的解說人員聊,可找到更多故事。

28.JPG
▲轉到另一邊,結合科技的互動式螢幕,讓民眾透過互動更加了解過去的事物。

29.jpg
▲歷史性的一刻,你有找到蔣渭水嗎? 此為1928年7月15日臺灣民眾黨於臺南市南座劇場召開之第二次黨員代表代會。當日議長為王受祿(議長席中間),副議長韓石泉(議長席左邊),司儀盧丙丁。至於蔣渭水在哪呢?他就在議長席後方低頭抄寫資料的就是蔣渭水(右圖)。當時的言論並沒有像現在那樣的自由。現場有書記、記者及各家商家旗幟廣告外,總督府特別派警察臨監席,預防會議上有反政府的言論。

30.JPG
▲看完上述的介紹後,走出展覽空間,長形的走廊,瞬間讓人回到過去,挑高的走廊,讓人稍稍沉澱一下心情,準備走入下個展覽空間。

31.jpg
▲1923年12月16日這日,全島最大規模的逮捕『治警事件』,共有99人被逮捕,18人被審判,7人被判刑,沒判刑的人繳交罰金即可離開。右圖記載詳細的審判結果的人員姓名及判決結果。

32.JPG
▲展示牆面上共13位人物,並記載他們的所發生的事情。

33.jpg
▲可360度選轉的立牌,一面被抓的人的照片,另一面則是姓名、本籍及擔任職務。

34.JPG
▲牆面上藍色及紅色框,代表當時被抓的人員,審判後的結果,紅色則是有罪(須入監服刑),藍色則是無罪釋放,須繳交罰金即可。

35.jpg
▲有電話!沒錯,館方特別請人重新擷取當時的部分事情,請人重新配音,但此話筒只限於有被派刑者(紅色字)。

36.JPG
▲治警事件一審獲判無罪的判決書,治警事件關係人中,蔣渭水與林呈祿等人的1924年判決書。(複製品-正本資料於檔管局收藏)。

37.JPG
▲臺灣省府警務聽刑警總隊:日治時期讓民眾聞之變色的臺北北警察署,光復後,原北警署改由臺灣省府警務廳刑警總隊承繼。原先在北警署內的鞭刑室和水牢室。

38.jpg
▲結合裝置藝術的設計,原本區域原為為審判室,於1933年~1945年改為警察局刑警大隊使用。

39.jpg
▲裝置藝術上共放置三樣物品。

左至右介紹:
書  籍:當時蔣渭水在牢獄中所閱讀的「政治汎論」及「社會學講義」。
收音機:是當時在監獄牢內居留室內的管理員收聽的收音機,犯人偶爾也能聽到廣播的內容。
手  銬:花費很久時間才找到,上面刻有刑總字樣的手銬。

40.jpg
▲準備進入拘留室,但牆面右牆面上,特別用木框裱起來,目前解說員告知,疑似當時被拘留在此的犯人所刻的文字,目前還在研究上面的文字內容,後續將會有告示牌說明。

41.JPG
▲安妮站在其中一間的拘留室外,此照片為已經修復完成的拘留室樣子,共有7間,接下來的介紹會有修復前後的照片。

42.JPG
▲拘留室的正後方。(修復前拍攝的照片)

43.JPG
▲長形的排氣孔,日據時代房屋,都會將居住地墊高,讓下方空氣可以對流外,也可避免地氣直接滲入地板上。(修復前拍攝的照片)

44.jpg
▲每個拘留室都有專屬的木門(皆為檜木),下方則是送餐點的送餐口。(修復前拍攝的照片)

45.jpg
▲每間拘留室的門,採用木製作而成,開啟該門須有三個步驟鑰匙、門閂及扁長形的扣式鎖。(修復前拍攝的照片)

46.JPG
▲非常厚的門片,推開還需要花點力氣,據解說員說道,此高度是以當時日本時代男性身高比例來設計而成。(修復前拍攝的照片)

47.jpg
▲安妮身高176公分,要進入拘留室內還需彎腰進入,左圖為還未修復前拍攝,右圖為修復後拍攝。

48.JPG
▲還未修復前的空間,讓犯人沈思。(修復前拍攝的照片)

49.jpg
▲每間拘留室內,都有一個用木板隔出來的蹲式馬桶,如廁完畢後,將手伸出按壓沖水鈕,設立在外面是預防關在內的嫌犯,將沖水鈕拔起,也方便管理人員監看。(修復前拍攝的照片)

50.JPG
▲共有拘留所共有七間,其中一間開放給民眾入內參觀。

51.JPG
▲櫃子共有10個抽屜,開啟內有被關在此拘留室內的人員足跡。(如下圖)

51-1.jpg

51-2.jpg

51-3.jpg

 

54.JPG
▲走出來拘留室後,準備往前找尋更多的事物。

55.jpg
▲監視台:北警署內置拘留室所居禁人犯,共設7間拘留室,呈現扇形向心式排列,扇形中心位置有監控人犯的監視台,監視台前方還建設給犯人盥洗盆,此格局可由一名守衛監控全局。(修復前拍攝的照片)

56.jpg
▲現場供民眾,站上去拍照並感受當時監控各牢房犯人的視角。

57.jpg
▲監視台的後方,就是所謂的「水牢」,當時警署懲治人犯之特殊空間。(修復前拍攝的照片)

58.JPG
▲將鐵改都拿起來,可以看到往下走的階梯,裡面為秘閉空間,專門在懲治人犯使用。(修復前拍攝的照片)

59.JPG
▲目前水牢的上房有架設一個電視,可透過上面的螢幕觀看目前水牢內的情況。

60.jpg
▲左圖為整修後的現場狀況,右圖為還未修復前的空間,室內空間淨高120餘公分,讓人犯無法直立,僅能屈身,注水後人犯無法坐臥。長時間禁閉對人犯造成泡水及屈伸蹲站雙重身體創傷。

61.jpg
▲在進入水牢空間的旁邊,白色的鐵門,據說此水牢空間,可單獨壓制人犯從此區自由進入,上面的鎖頭也已經生鏽受損。

62.JPG
▲從外觀來看,上圖為水牢的出入口。

63.JPG
▲據說,當時拘留在此的犯人,定期會提供讓它們在此區做基本的盥洗。(備註旁邊的窗戶式透明的)

64.JPG
▲看完了水牢及拘留室後,準備往外走,需經過兩道鐵門。

65.jpg
▲從拘留室走出來後的第一道鐵門,看到的長型桌,此為犯人羈押到此跟管理該區的人員,做基本的點交確認。(左圖為修復後的樣子。右圖為還未修復前的照片)

66.jpg
▲準備進入拘留室前的第一道鐵門,左圖為走廊那面的緊閉照,右圖為從點交區看往走廊方向。(修復前拍攝的照片)

67.jpg
▲靠近走廊的大門,當時都是緊閉,除了交接班的員警或被羈押的嫌犯要出入,才會開啟此大門,此門一個四方形的開口,是當時為了傳遞資料等所設計。

68.JPG
▲門準備上鎖的樣貌。

69.JPG
▲聽完解說員的介紹後,突然覺得腳很酸,可至拘留室對面的視聽室內,稍作休息,並可觀看影片。

70.jpg
▲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的一樓是常設展,當你走到此區,黑色拱門設計,左右兩側都有寫運動路線上的受挫,還有在黑暗年代的璀璨光明,即當時的咱台灣的字樣。
 

目前「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」的導覽目前只針對1樓的部分,且導覽的時間只有每週日下午14點及15:30兩場。但礙於人手關係,目前只提供中文導覽、英文、日語等導覽,目前暫時還沒有,請隨時鎖定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官網查詢。


 後記說明 
1樓展覽館的最後方,有展示修復期間所留下來的建材及物品等,雖然該館已經重新修復,該空間還是保留當時拆除後的物品,留給世人欣賞了解。

71-1.jpg

71-2.jpg

進入館內的左手邊,重返1920年「摩登文化追書去」,現場放置不同類型的書籍,提供給來此參觀的民眾閱讀,提醒各位,切勿在此飲食喧嘩,並勿將書籍攜帶出去。

72.jpg

72-2.jpg

72-3.jpg
▲設立不同的座位,讓來此閱讀書籍的民眾,可以沉醉在書香中。

73.JPG
▲此區為留言區,現場提供筆紙,讓你留下你參觀後的心得。


一樓為常設展,二樓目前特展「大覺醒時代」,展期為 2018/10/14~2019/6/23

74.jpg
▲往樓梯方向向上走,就可以到二樓。

75.JPG
▲二樓為大覺醒時代(2018/10/14~2019/6/23),後續安妮將會再為大家介紹。

76.JPG

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地址: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87號

電話:02-2557-0087

開館時間: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(每週一休館)

官網:https://tncmmh.gov.taipei/Default.aspx

facebook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NCMMM

 

 觀展須知 
● 展場內請勿攜帶食物、飲料、雨傘、寵物入場。
● 展場內禁止觸摸展品。
● 入館參觀請遵守參觀秩序,共同維持參觀品質。
● 為維護展場參觀品質及安全,入場參觀前請收妥您的自拍設備。
● 展覽作品除特殊聲明外,原則上同意在不使用閃光燈及腳架之情況下適度開放拍照。

arrow
arrow

    軍武 安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